找到相关内容20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知礼《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》研究(六)

    璎珞本业经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二十四册。  [隋]天台智者大师撰: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三十七册。  [隋]吉藏:《大乘玄论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四十五册。  [隋]吉藏:《...问经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十四册。  [梁]真谛三藏译:《大乘起信论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三十二册。  [梁]真谛三藏译:《摄大乘论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三十一册。  [北凉]昙无谶译:《大般...

    吴聪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0042745.html
  • 在电脑上读《金刚经》(3)

    典尘露章》)所说的:道生--昙济--河西道朗--僧诠--兴皇法朗--嘉祥吉藏;还是中国学者(根据吉藏之《大乘玄论》)所考:辽东道朗--周颙--僧诠--兴皇法朗--嘉祥吉藏。总之,嘉祥吉藏是鸠摩罗什之嫡传、...是佛教专门术语。就中观学派而言,“毗昙”、“成实”之学的意羲即在于搞清小乘名相基础上的大乘名相及其分析(如龙树的《大智度论》即为典型),作为佛教学者的基本功。就瑜伽学派而言,摄论和地论更是直接建立在...

    顾伟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334433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[上] (3)

    遍无情”,“无情成佛”,是牛头禅的特色,这正是酝酿成熟于南朝学统中的问题。三论宗嘉祥吉藏(五四八──六二二)撰‘大乘玄论’,在卷三“佛性”章中(大正四五·四0中──下)说:  “理外既无众生,亦无佛性...庄的“道”更接近些。所以在中国佛法中,“大道”,“至道”,“入道”──这一类名词,始终流传着,特别是江东,清谈玄学盛行的地方。  佛法到魏晋而盛行,主要为法法本性空寂的大乘般若学。般若空义的阐扬,是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744381.html
  • 佛性义浅论

      三、 佛性义的解释  四、 结 论  【参考书目】  一、前 言  在大乘佛教经论中,尤其是以真常系为主者,佛性一词常与某些词混用,或等同视之。《涅槃经》也说佛性有种种名。吉藏于《大乘玄论》卷3云...种姓亦作佛性,此“性”字在某种意义言近于性质,却不完全一样。Gotra与界同有因义。吕澄据《大乘庄严经论》种姓品,将种姓训译为功德、度义。据他分析言:  如此一字析之有“功德”与“度”二义,合之为种姓...

    释学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145074.html
  • 汉译本“中论”初探(1)

    论宗的集大成者。据续高僧传所述,吉藏一生曾 “讲三论一百余遍,法华三百余遍。”[3.13]弘法勤勉如此,实在少见。其著作甚多,中观论疏、大乘玄论、三论玄义、二谛义等是其中较著名的几种。  本书字数甚多...玄论、二谛义。[3.22]  此三书皆为三论宗集大成者嘉祥吉藏之著作,并为三论宗学之基本典籍。“三论玄义”仅一卷,为三论宗教义之概论书。内叙述三论之破邪显正之宗趣、造论缘起、及三论之解题等问题。“大乘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945481.html
  • 汉译本“中论”初探(2)

    藏一八五二部。大乘玄论,大正藏一八五三部。二谛义,大正藏一八五四部。   [3.23] 二谛义,大正藏一八五四部,七八页。   [4.1] 十二门论“观因缘品第一”。大正藏一五六八部一五九页。   [...不是每一系统都可以归入现象主义。例如唯识系与真常系思想,显然可以视之为西洋唯心论之一型,但却不能算是现象主义。尤其真常系的大乘起信论,明白指出“心真如门”为“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”,此更与现象主义根本不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0945482.html
  • 佛教对中日文化影响之比较

    宗合为一家。参阅注[13],拙著《中印佛学之比较研究》页366。 [15]南齐书周颙传,吉藏大师《大乘玄论》卷1,《二谛义》卷上。《大正藏》册45,页24下。 [16]道安(372~434年)对佛教...奥义书(Upanisadas)学术思想之黄金时代,而地入衰微期,尚且已晋入 大乘佛教兴盛之后半期。   中国在隋文帝以前,六经及诸子百家已经完备。秦、汉大一统对中国之政刑制度大致确立了。尤其汉武帝 、和帝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746993.html
  • 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(上)

    胜鬘宝窟》,大正藏 卷三七 No.1744。  隋 吉藏《涅槃经游意》,大正藏 卷三八 No.1768。  隋 吉藏《大乘玄论》,大正藏 卷四五 No.1853。  隋 灌顶《大般涅槃经玄义》,大正藏 卷...宝性论》研究。  (2) 1988年Thrangu Rimpoche的《宝性论》研究。  (3) 1991年Hookham, S. K. 的《宝性论空观之诠释》。(注16)  2. 《大乘玄论》  ...

    杜正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6.html
  • 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(下)[1]

    的首倡者/ 释演培  (2) 三论宗  从《大乘玄论》看三论宗之佛性主张/ 李雪涛  吉藏/ 杨惠南  吉藏的中道佛性思想方法之研究/ 朴成文撰  吉藏的佛性思想/ 庄进宗  吉藏的佛性论与心性说之...直道教授1966年的A Study on the Ratnagotravibhaga(注26)及1974年《如来藏思想?形成:???大乘佛教思想研究》(注27)的出版,才使得当代的如来藏学研究明朗化与...

    杜正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847487.html
  • 中国的佛学发展结构与诠释方法论

    哲学家应是僧肇,其文本为《肇论》,而另一位集大成的三论宗大师吉藏之《二谛义》、《大乘玄论》、《三论玄义》、《净名玄论》亦是;另外与僧肇同时代的竺道生亦有若干种属于创造型态的文本(由目录上看),但皆佚失,...在诠释方法论上有所成就与足够的锻炼;华人哲学工作者要完成创造转化于僧肇《肇论》,竺道生的主要理论、吉藏《大乘玄论》、《三论玄义》、智者(天台三大部、及相关止观作品)、法藏(相关二十多种作品)、宗密《...

    欧崇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4547710.html